澎湃讯 12月25日,“甬上教育讲堂”的“名家有约”系列讲座在宁波中学举行。《中国诗词大会》命题专家方笑一应邀作题为《诗意人间:古诗词学习、理解和欣赏》的专题讲座。
方笑一是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古籍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中国古代文学,著有《经学、科举与宋代古文》《诗家十讲》《诗意人间》等。同时兼任中国宋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理事、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命题专家。
“许多诗词中都隐藏着地理位置,知道地理信息,才能更好地读懂古诗词。”讲座开场,方笑一以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引入,从诗中“剑外”“蓟北”“巴峡”“巫峡”等地理位置的不断转换来解析诗人在四川听闻安史之乱结束的喜讯后,所描述的返乡路线,也以此抒发了其即将还乡的喜悦之情。
地理名词是理解诗词的关键信息,讲座现场,方笑一还介绍了古文中常见的地理名词,比如益州是今四川成都,金陵是今江苏南京,瓜洲为今江苏扬州……随后,方笑一还分享了自己常使用的工具书,如《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第5版)、《古代汉语词典》《第2版)等,他希望同学们在日常学习中,遇到不认识的古文信息,可以积极查阅工具书。
而知道了诗词中的关键信息后,又该如何去整体地把握和理解古诗词的诗意,方笑一也分享了几大要点,首先他表示诗题的每一个字都不可忽略,他以李光的《寄内》为例,将诗中的“学道参禅久不成,惟将曲糵破愁城”结合诗题来看,指出“学道参禅”并不是诗人本意,而是由此向妻子倾诉自己的苦恼。
此外,讲座还邀请到了宁海县潘天寿小学的师生们前来聆听,潘天寿小学也是中华诗教先进单位。
宁波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留下了无数文人墨客的足迹,讲座现场还播放了与宁波有关的诗词纪录片,展现了诗人笔下四明山、东钱湖,雪窦山……让现场的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了宁波山水风貌背后的故事。
此次讲座是“甬上教育讲堂”的子栏目“名家有约”讲座之一,由宁波市教育学会主办,宁波市阅读学会,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承办,澎湃新闻协办。(通讯员 施虹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