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
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是IETF组织开发的一个基于链路状态的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
OSPF把自治系统AS(Autonomous System)划分成逻辑意义上的一个或多个区域;
OSPF通过链路状态通告LSA(Link State Advertisement)的形式发布路由;
OSPF依靠在OSPF区域内各设备间交互OSPF报文来达到路由信息的统一;
OSPF报文封装在IP报文内,可以采用单播或组播的形式发送。
目前针对IPv4协议使用的是OSPF Version 2(RFC2328);针对IPv6协议使用OSPF Version 3(RFC2740)。如无特殊说明,本文中所指的OSPF均为OSPF Version 2。
优点
在OSPF出现前,RIP是网络上使用最广泛的IGP协议。但随着网络的快速成长和扩展,RIP的某些限制可能会导致其在大型网络中不再适用,OSPF则能够解决RIP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如表5-1所示。
表5-1 RIP与OSPF的比对
RIP
OSPF
基于距离矢量算法,以跳数作为度量方式,忽略带宽的影响。
基于链路状态,以链路开销作为度量方式,并把带宽作为参考值,度量方式更科学。
RIP的跳数限制为15个,限制了RIP的网络规模。
没有跳数限制,适用的网络规模更大。
按照路由通告进行路由更新和选择,路由器不了解整个网络拓扑,容易产生路由环路。
每台路由器都能够掌握全网拓扑,通过最短路径优先算法SPF(Shortest Path First)计算路由,不会产生路由环路。
收敛速度慢,路由更新会经历一段抑制和垃圾收集期,容易导致路由器之间的路由不一致。
收敛速度快,因为路由更新是及时的,并且能够快速传递到整个网络。
不能处理可变长子网掩码(VLSM)。
能够处理VLSM,灵活进行IP地址分配。
此外,OSPF还有以下优点:
OSPF可以采用组播形式收发报文,这样可以减少对未运行OSPF的路由器的影响。
OSPF支持无类型域间选路(CIDR)。
OSPF支持对等价路由进行负载分担。
OSPF支持报文验证。